傅麗玉老師的Wolf模組架構如下:
一、傳承傳統世界觀:文化的內涵、傳說故事、祭儀、傳統自然智慧
教師取材原住民學生生活世界中,與自然科學課程相關之社會文化與地理環境中的自然現象或人文現象,如童玩或生活中常見的自然變化,可邀請老人家到課堂說故事或示範操作,做經驗傳承。或是從文獻中尋找相關的文化資源。
二、表達自我世界觀:讓學生說出自己對於老人家的故事或操作的事物提出自己的想法疑問,與老人家或教師進行對話,更進一步瞭解自己與老人家的想法。
三、探索世界觀:讓學生操作或製作老人家或教師所示範操作的傳統文物或器具,讓學生以其既有的世界觀進行探索,學生表現自己既有的銓釋相關自然現象的方法。
四、形成新世界觀:教師提供科學課程的相關科學現象與理論的實驗給學生,逐漸導入科學課程中的科學概念,讓學生知覺到既有的詮釋方法發生困難,因而想要修正原先的解釋方法。引導學生知覺不同的世界觀,修正既有的知覺方式,學到相關的科學概念,形成新的世界觀。
五、聯結原住民族的世界觀與學科世界觀:當學生逐漸學到相關的科學概念後,應用新的概念解釋老人家所講的故事或示範的傳統文物所呈現的自然現象,逐漸在原住民族的生活世界與學科世界建立關聯。
根據你選擇的model,檢視這份教案的教學理念(教學目標)與其設計的活動(行為目標)之間是否有緊密的連結?哪些部分有結合的相當完整?而哪些部份又有所不足呢?
從這個模組來看第五組協同教學法同學的教案,他們的教學目標和活動之間有很緊密的連結。尤其是探索世界觀和形成新世界觀的部分,第一堂化學課的酸鹼值實驗和小活動(檸檬汁、蘇打水等生活常見溶液)可以讓學生了解學科和生活的結合。我特別欣賞老師用一個小故事把要教的內容串起來的方式,因為故事較能有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讓學生更有印象。
不過在傳承傳統世界觀、表達自己世界觀和聯結的部分較沒有那麼清楚。我覺得可以讓學生實地操作,因為如果只是單純地看圖片或是看老師示範就只是一個單向的知識傳授,學生沒有深入地思考和操作。在傳承傳統世界觀的部分,我覺得或許可以讓耆老分享一下不需要用到試紙就可以分辨酸鹼性的方法。說不定耆老會有什麼特殊的神奇植物可以用來判斷酸鹼值! 在表達自己世界觀的部分可以請同學分享一下自己做實驗的心得或是談談對老人家分享的心得。
地理課的部分我覺得用尋寶圖的概念來帶出澳洲的地理是一個很不錯的方法,教學目標有緊密結和設計的活動。用故事設定的方式確實能夠減少學生學習的壓力,讓上課的氣氛變得較輕鬆。不過藉由問問題的方式來帶出投影片主題似乎要取決於學生的先備知識。如果要從全球氣候和地形的角度來切入的話,有的學生可能沒有那麼好的地理概念足夠來回答這些問題。或許老師可以在進入正題之前,先給大家一些基本的概念和大方向,如此一來,等一下的活動可能可以進行得更順利。
數學課的部分一樣用故事來帶入複利計算和通貨膨脹的概念,我覺得立意甚佳,但我覺得情節設定在旅人因為意外的發現而拿到一大筆錢似乎有點不太恰當。在老師教授新觀念的時候,學生一邊在形成新世界觀。但這個情節有可能會讓學生有不勞而獲的概念,潛意識認為這是可能發生的事情。因為學生通常會十分相信老師上課的內容和例子,一些思維可能為不經意地進到他們的想法中,所以我認為這部分是可以稍作調整的地方。
從多元文化的觀點來看,這份教案的哪些教學理念與活動設計的搭配是可以再調整的?
我覺得如果從多元文化的觀點來看的話,化學課實驗的部分或許可以融入一些當地的元素。比方說如果原住民部落有種一些特別的植物,就可以拿當地常見的植物來做實驗,讓學生更能夠將學習和生活結合。
而地理課的部分,我覺得可以先從自己家鄉的地理切入,因為澳洲對大多數原住民孩子來講是一個遙遠陌生的國度。不過如果一開始可以先提到當地也有原住民,在澳洲保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如此一來,就可以讓他們產生同理心,對於澳洲這個國家先產生認同感。然後就可以介紹一下當地的地形和氣候再慢慢延伸到澳洲的情況,最後再讓學生比較相同和相異處。
數學課的部分,我覺得突然給學生一千萬這個數字似乎太抽象了。很多人可能很難想像一千萬到底是怎樣的鉅款,所以或許可以用原住民孩子們熟悉的土地作為一個媒介。比方說:一千萬大約可以買下幾座山的土地。至於複利計算的部分,可以先灌輸學生儲蓄和投資的觀念。很多原住民孩子可能沒有什麼儲蓄或投資的概念因為他們的文化大都是有多少錢就花多少錢。先培養學生儲蓄的概念,和介紹銀行運作的模式之後,他們才能夠了解所學和生活是有密切的關係。
你認為以台灣的現狀,可從哪些角度切入來設計多元觀點的教材呢?請試舉一個例子說明。
"多元文化"的定義是什麼呢? 現在台灣的族群多元,除了原住民之外,客家人和外籍配偶子女也占了不少比率。
我認為從語言的觀點來切入的話,我們應該要尊重各個族群的母語。
之前聽過系上的教授和我們分享一個案例,她說有一個學長是客家人,可是他在小學鄉土教育的時候卻被強迫要和其他台灣學生一起學台語。他長大之後覺得有不受到尊重的感覺,因為他是客家人,卻被認為應該要學會的鄉土語言就是台語。
因為之前台灣所推行的鄉土教育就是理所當然地將母語是為台語,而沒有考慮到多元文化差異。
不過現在情形已經有改善,我有找到一個網站,裡面收納了全國各地鄉土教育的網站資源,很多都收錄的目標語言的各種新聞和學習資源。http://120.115.18.8/taiwan2008/link2.htm
語言包括台語(閩南語) http://www.taconet.com.tw/wtchurch/
客家語
原住民的語言 http://www.paiyuan.url.tw/paiwan/zz00.htm
在設計教材的時候,不應該有先入為主的觀念,認為一些事是理所當然的。我們應該要考量到不同族群的背景,在設計的時候可以納入不同族群的元素,如此一來,學生不僅可以認同自己的文化也可以認識其他不同族群的文化,就能夠達到多元觀點教材的理想。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