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場,傅麗玉老師用一個生活中的經驗帶出連結的重要性。她說: 「在團體照中,大家第一個找的人一定是自己,接下來就是熟悉的人。」我們對於自己熟悉的人事物比較能夠產生共鳴和連結。然而,絕大多數的教師在設計教案時,皆以主流文化為考量。原住民孩子們對於這些生活經驗無法產生連結,導致他們的學習意願低落,產生惡性循環。
老師接下來提到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建構主義",它的核心概念是每個學習者本身都是自己知識的創造者。我們會將知識的基礎建立在過去經驗和文化基礎上。為了能讓原住民小朋友體會到學習的樂趣,老師開始為他們量身打造屬於原住民學生的教學模組。經過十幾年的試教,不斷地測試、修改,「WOLF原住民族文化的學科教學模組」誕生了!
這個教學模組考量到經驗傳承並結合學科的重要性,將架構分成五大部分: 一. 傳承傳統世界觀 二. 表達自我世界觀 三. 探索世界觀 四. 形成新世界觀 五. 連結原住民族的世界觀與學科世界觀。
以物理科為例,老師拿出了一個「竹槍」,現場示範玩法給大家看,它是老師到部落之後看到的第一個玩具。首先,老師會請耆老分享他們製作的經驗或是說相關的故事,做文化的傳承。緊接著,讓學生分享他們是否有玩竹槍的經驗,或是向耆老提出問題。接下來就讓學生實地操作,在DIY的過程中,他們會開始思考怎麼做才會做的更好,進而開始深入探索。當學生遇到瓶頸時,老師可以適時提供課程中的科學概念,比方說,竹槍是利用形變原理,將竹槍內的棒子以射出。然後連結到學科的「虎克定律」,固體材料產生形變之後,會在形變加劇的同時,產生彈力。
老師提到原住民小朋友們都對這個課程很有興趣,每個人都非常認真地作竹槍,希望能完成屬於自己的玩具。在寓教於樂的過程中,原住民小朋友們和他們自己的生活經驗產生連結,進而提高他們對學科的興趣和了解,這是一般主流文化的教案無法達到的效果。
老師已經在部落貢獻長達十六年的時間,她投注很多心力在原住民小朋友的教學上,希望可以讓他們快樂地學習。她和我們分享到: 她會這麼執著在多元文化教育這個議題,和她兒時的生活經驗有很大的關聯。她小時候因為只會說台語,不會說中文,而被老師斷定是學習遲緩。幸運的是,他後來遇到一位老師,再剛見面的時候就先誇她聰明,肯定她的價值,甚至安排了一位翻譯給她,讓她能了解上課內容。
我想,傅麗玉老師對於原住民教育的付出,或許部分是出於同理心吧。她兒時是因為語言的隔閡而造成學習上的困難,而原住民小朋友們則是因為文化背景的不同,需要為他們打造不一樣的教學方法。 「文化、生活、經驗」在學習歷程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老師甚至投注了很多心力拍了一部3D科學動畫電影<飛鼠部落>,在服裝和場景設計都十分考究,甚至請部落的青年幫忙配音。看的出來,老師對這部電影十分滿意,我想這部電影一定是她和原住民朋友們的心血結晶! 我很佩服老師對於事情的執著,不管是WOLF模組還是動畫電影都是工程浩大,投注數年的時間和心力才有辦法完成,如果沒有決心和毅力,是不可能有這些成就的。
我覺得老師在最後說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在年輕時,到部落去看看,體驗多元文化,才不會將週遭事情視為理所當然。」這句話讓我想到寒假到花蓮達蘭埠黑暗部落的經驗,我第一次體驗到沒有電的生活、和原住民朋友們一起溯溪、聊天,談當地的產業發展。我想,多元文化的體驗真的是一種很好的學習,不僅可以突破思考的侷限,還可以親身體驗不同文化的生活。
延伸閱讀:
飛鼠部落 http://www.yabit.org.tw/index.php
******************************************************
* 從傅麗玉老師的教案觀點看其他教案
教案: 繪聲繪影(英文科)/ 作者 江采璘
http://vschool.scu.edu.tw/tplan/default.htm
為了測試學生是否有吸收課本中的單字,老師在上課前十分鐘設計一個比賽的小活動,讓同學抽出單字卡,並合作造出一個句子讓組員猜,但在提到目標單字的時候不能講出來,答對題數最多的組別,即為冠軍,隔天可以穿便服到學校上課。
我覺得這個老師設計的這個活動很值得我們學習,寓教於樂。不僅可以讓學生團隊合作完成任務,同時又可以讓學生複習單字。此外,穿便服到學校對學生而言,不但具有鼓勵作用,又不用花費金錢,對老師和學生而言,創造了一個雙贏的局面。
每一組從五部電影中抽一個電影主題來介紹,用自製海報或購買電影劇照來介紹這部電影,並和同學分享電影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
我想,這個老師設計用電影來學習英文會話,立意甚佳。這個活動可以讓學生在看電影的過程中學到實用的英文會話,並讓同學在分享的過程中了解更多電影主題的單字。
不過,如果從傅麗玉老師的教案觀點來看,這個教案似乎是專為主流文化的學生們所設計的,<扭轉未來>、<絕地奶霸>、<冰凍星球>、<終極殺陣2>、
<不可能的任務2> 這些電影都是主流文化的電影,原住民小朋友可能沒有機會接觸到這些電影,而且在部落很少有電影院或是百事達等影音出租店。
我覺得或許這個教案可以稍微做一些調整,老師可以在教室統一放映影片,解決學生可能會沒有管道看電影的問題。另外,若要和原住民文化產生連結,可以不要將電影範圍限制在這幾部電影,可以選一些以原住民為主題的電影,讓他們更有共鳴。比方說: <賽德克巴萊>、<等待飛魚>
如果這些電影是在原住民孩童的家鄉所拍攝,可以邀請當地耆老和學生們分享當時的歷史背景和文化,讓學生對於電影和自身文化有更深一層的體認。
留言列表